对比历史研判当前 看可转债基金还能买吗?

发表时间 :2019-05-16 来源:中讯证研

  今年以来,可转债市场借助A股急涨的东风快速回暖,可转债基金也迎来一波小高潮。但随之而来的震荡调整期,又让很多小伙伴不知所措,上一秒还在盘算到底买哪只可转债基金,现在又怕着急上错船,最后落了个下船难,那可转债基金后市到底还值得购买吗?


  今天就根据可转债自身特性,以及历史上类似的行情分析,看能否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双重身份”跟涨抗跌,16年跑赢上证综指


  国金证券在分析报告里,这样描述可转债:可转债股债兼具的特性使得其回报率和波动率介于股票和债券之间。由于股票的波动远大于债券,因此在股票持续上涨期间,转债的“进攻特性”会凸显,虽然转债涨幅不能和股票媲美,但表现却好于债券。而在股票持续下行期间,转债的“防御特性”会凸显,跌幅小于股票。


  我们先来看一下它的抗跌性:


  数据显示,目前共有156只公募可转债和其正股正常交易,自4月22日,沪指正式开启下跌以来,可转债整体跌幅要小的多。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19.5.8


  指数方面,在2018年弱市行情中,上证综指下跌25%,转债指数仅下跌1%。


  不仅如此,转债指数也成功搭上了今年市场行情列车,以14.21%的收益率紧紧跟住了上证综指17.86%的收益率。从中证转债指数成立以来(2003.1.1-2019.5.10)16年的时间,转债指数以219.3%的收益率近2倍跑赢上证综指116.5%收益率。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19.5.10


  但可转换债券的债性只有在转股价格远远高于股价的情况下才会凸显,在转股价格和股价较为接近的阶段,可转债表现出与正股相同的波动,如果此时市场出现调整,可转债下跌的幅度也会很大;另外由于可转债基金可以加杠杆操作,牛市后期再加大杠杆也是十分危险的。


  在此提醒大家,所谓知己知彼,方能明明白白投资,任何一种投资产品都有风险,在了解风险后做出的投资决策,才是聪明之道。


  历史类似时期,可转债收益又如何?


  1、存续期内转债涨幅大概率超越正股


  历史上90%以上的转债均实现转股退出(涨幅30%以上),平均转股期2.3年。历史上112只退市转债中,存续期间平均涨幅67%,正股平均涨幅52%。


  

      2、跌幅小于权益市场,提前走出熊市


  再带大家回顾一下历史上几次股市调整时转债市场的表现,我们看看它的“防御加成”如何。国金证券报告显示,2006年以来,我国股票市场共有4次较为明显的调整,四次调整行情中转债价格的最低值介于97~124元之间,债底的最低值介于84~88元之间,平价的最低值介于64~74元之间,转股溢价率的最高值介于47%~93%之间,纯债溢价率的最低值介于8.16%~24.51%之间。


  给大家概括一下国金证券的结论:


  1)熊市下跌幅度逐渐收窄,转债市场呈现出债性加持的优越性,跌幅均小于权益市场;


  2)转债市场在熊市前期与股市的下跌趋势大体一致,往往在中期先行触底,转向震荡盘整,提前走出熊市。


  

       注:以最近的2018年第四次下跌图表为例。


  此外,社会融资改善后的时期,不论经济是否企稳,转债回撤空间可控,上涨弹性不弱,总体风险收益比较好。


  

       可转债迎来战略性配置时期


  那么,回到最初的问题,可转债当前的投资机遇如何呢?再给大家做一下梳理:


  1、估值低位,转债处于较好配置时点


  经近期正股调整和估值压缩,转债指数回到3月低点,部分老券已回撤到1月底位置,转债处于较好配置时点。股性估值方面,偏股型转债转股溢价率压缩至历史较低水平;债性估值方面,偏债型转债收益率有所提升,债性保护显现。


  2、可转债指数处于偏低位置,向上空间较大


  可转债的高收益主要来自与正股的涨幅,所以牛市中才是可转债的暴发时期。海通证券认为,权益市场正处于估值修复向盈利驱动的过渡期,短期调整或有限;转债的低估值反而提供了一定的安全垫,目前已经可以关注转债的左侧配置机会。另外目前可转债指数还处于偏低位置,向上空间比较大。


  3、市场扩容带来更多超额收益机会


  2017年以来,再融资新规限制了定增规模和频率,同时简化了可转债的审批流程,转债融资迅速扩容,与过去规模较小的市场相比,目前转债个券已覆盖大多数行业,个券分化提供了更多超额收益机会。


  因此,从上述分析上看,可转债兼具增长潜力及相对安全优势。但是可转债市场自有一套估值体系与运行规律,并不适合普通投资者自行买入。






  在任何情况下,本网站所刊载内容中所涉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中讯证研不对因使用本网站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网站所刊载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网站所刊载内容做出决策。

微信图片_2018101614572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