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上半年IPO市场观察:疫情未改新股常态 募资额同比翻番

发表时间 :2020-06-30 来源:中讯证研

  监管和市场机构针对疫情因素所做出的多项工作,在保证上半年新股市场正常运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伴随着新三板精选层打新的即将开启以及创业板改革项目的启动受理,或有更多IPO项目及募资规模将在2020年下半年。


  2020年的新股发行市场不寻常。


  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对今年的新股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新股发行、审核的常态化运作仍然让今年上半年的新股发行数量达到了128只,而合计募资规模也达到了千亿量级。


  统计数据发现,按照发行日统计,截至今年6月30日,今年上半年国内资本市场已实施及未实施的IPO合计规模已达1436.28亿元,同比去年增长超过1倍。


  从省份分布来看,其中北京、广东、江苏、浙江、上海成为贡献IPO募资规模最大的前五大省、直辖市;从行业分布看,铁路运输、计算机通讯、医药制造、电气机械、专用设备制造成为了上半年IPO市场最吸金的五大行业。


  而从板块构成来看,科创板成为了构成新股发行规模的重要主力,统计显示,在上半年首发规模排名前20名的项目中,来自科创板的项目多达10家。


  在业内人士看来,监管和市场机构针对疫情因素所做出的多项工作,在保证上半年新股市场正常运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科创板项目的不断增加也提高了上半年新股市场的活跃度。


  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着新三板精选层打新的即将开启以及创业板改革项目的启动受理,分析人士预计或有更多IPO项目及募资规模将在2020年下半年落地。


  线上化的助推


  需要注意的是,疫情似乎并没有冲击到今年IPO市场的常态化运行。


  根据数据统计发现,IPO市场在2020年创下的1436.28亿元的募资规模,较去年的611.57亿元已经同比实现了高达134.85%的增长。


  “这个募资规模说明IPO市场整体上几乎没有受到疫情任何冲击,这个结果可谓并不容易。”一位接近监管层的投行人士表示,“因为正常的IPO程序涉及许多材料的报送、补充、签批以及面向投资者的路演、沟通等,这些活动都是涉及聚集活动的,通常来说确实会对IPO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在业内人士看来,2020年上半年IPO规模不降反增的主要原因来自两个方面,其中之一便是IPO相关程序的线上化改革。


  “从疫情刚开始,无论监管部门还是机构,都考虑到了不能让融资市场受到疫情冲击,所以很多能放到线上的沟通、会议基本上都线上化了,甚至不少公司也通过线上的方式举办上市仪式。”上海一家上市券商投行经理指出,“这种及时的应对一定程度上保障了IPO市场的正常运行,否则也不会在上半年实现了这么多的规模。”


  事实上,早在今年2月份,证监会就公开表态疫情防控不会干扰新股发行常态化,而如今新股市场的千亿规模的放量佐证了此前监管部门的表态。


  “虽然出现了疫情,但是上半年的审核效率并没有下降,很多沟通是通过网络、电话、电子邮件等非现场方式开展的。”上述接近监管层的投行人士称,“但这些沟通方式也并没有影响到相关的审核、发行以及上市进度,有时候效率反而更高了。”


  不同月份的首发数据似乎也证明IPO市场在“疫中”效率的未降反升。


  数据显示,春节过后的IPO首发家数呈现出逐月递增的状态,其中2月-6月5个月逐月的IPO家数分别为16家、17家、23家、22家、29家。


  “这说明疫情对新股市场的影响也在不断消退,而新股市场的活跃程度也在逐月提高。”上述接近监管层的投行人士称。


  另一原因则被认为和科创板的持续力推有关。


  统计数据发现,科创板为今年上半年的IPO市场贡献了多达50个项目,占上半年首发项目总数的39.06%,合计募资规模达530.89亿元,同期中小板、创业板分别仅有114.33亿元和179.76亿元。


  “这主要和科创板逐渐从试点步入常态化有关,之前不少券商为了筹备科创板准备的项目基本上很多也在这一段时间落地了。”一位接近交易所的投行人士指出,“而且考虑到注册制的因素,投行也更有积极性来推科创板的项目。”


  另据统计发现,科创板项目往往也具有较大的募资规模。


  数据显示,上半年IPO募资规模排名前20的项目中,多达10家是科创板公司,其中募资规模前三的科创板公司分别是募资45.19亿元的石头科技、募资43.13亿元的华润微以及募资达25.31亿元的天合光能。


  此外,上述50家科创板公司的平均募资规模为10.62亿元,也远远高于中小板的7.15亿元和创业板的5.29亿元。


  “虽然监管层可能对科创板的募资规模也会有一定的窗口指导,但科创板在定价上更加灵活,不受到目前传统市场板块的限制,所以整体规模还是弹性更高,这也是科创板更多的贡献首发规模的原因。”上述投行经理表示。


  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科创板的IPO项目规模未必能一直保持这样的节奏。


  “因为科创板刚刚开板不到一年,初期可能会上许多之前准备的项目,但是因为科创板对企业的所处行业、技术等指标要求并不低,未来是否能够持续有这么多的上市资源,并不确定。”上述接近交易所的投行人士指出,“如果科创板发行的温度降下来,也会对后期整体的IPO市场规模带来一定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IPO市场上半年募资规模的同比猛涨,也和京沪高铁这一巨无霸项目的选在今年1月份发行有关,仅这一个项目募资规模就多达306.74亿元,占比达上半年IPO募资总规模的21.36%。


  分化的投行盛宴


  2020年新股市场的活跃,也成为了中介机构们的一场盛宴。


  统计发现,今年资本市场的IPO合计为证券公司投行业务贡献的保荐承销费用高达66.60亿元;此外产生的审计费、信披费和法律费分别合计达10.54亿元、6.12亿元和5.43亿元。


  数据显示,科创板在上述中介费用中均占据了较高的比例。


  例如科创板项目产生的保荐承销费高达30.17亿元,几乎为全市场保荐承销总费用的一半,此外其产生的3.99亿元会计费和2.2亿元法律费也均为各板块产生费用中最高的一部分。


  “这说明对于中介机构来说,科创板项目有着更高的费率,这也会激励这些机构更多的开展科创板项目。”一位从事IPO业务的审计人士表示。


  虽然2020年上半年繁荣的IPO市场带来了丰厚的中介收入,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券商都有条件分享这场红利。这是因为,上半年开展了IPO发行业务的券商一共仅有44家,占全行业总数的33.08%。


  此外,不同券商在IPO业务中的分化也非常明显。


  例如统计显示,上半年承销项目(含联合承销)大于10个的券商只有三家,分别是中金、光大和中信建投,同时承销不低于3个IPO项目的券商总共也不超过11家,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共有多达27家券商上半年所承销的IPO项目数量不超过2家。


  “一方面是好项目越来越难拿了,头部券商的竞争优势更大,另一方面科创板等也加大了对券商跟投要求的考核,这让许多中小券商难以在投行业务中展业。”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伴随着下半年精选层的开板以及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持续推进,不排除一些中小券商投行业务将有更大的发挥余地。


  “因为精选层和创业板将不断的落地,所以预计IPO市场规模有望在下半年有持续放量的可能,因为新股的赛道被拓宽了,市场整体的募资规模有望进一步被推高。”上述接近监管层的投行人士表示,“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中小券商可能会有一个比较快的发展期,特别是创业板、精选层当中的一些小项目,这些项目可能之前没法通过大券商的立项,但是在注册制改革进一步体现市场包容度的背景下,这类项目有可能成为中小券商的机会。”






  在任何情况下,本网站所刊载内容中所涉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中讯证研不对因使用本网站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网站所刊载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网站所刊载内容做出决策。

微信图片_2018101614572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