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号!央行一周两次定调货币政策 二季度报告反思低利率风险

发表时间 :2020-08-07 来源:中讯证研

  作为下阶段央行货币政策的“风向标”,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对于低利率问题着墨颇多。


  8月6日,央行发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表示,下一步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要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根据疫情防控和经济金融形势把握货币政策操作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坚持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与可持续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综合运用并创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提高政策的“直达性”。推动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为经济发展和稳企业保就业提供有利条件。



  从报告对货币政策的表态看,基本延续了年中中央政治局会议以及央行近期的表态基调,并未太大变化。相较之下,报告对欧美国家低利率环境的反思、MLF与LPR的关系、包商银行风险处置细节,以及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蕴藏不少干货。


  这是本周内央行第二次定调货币政策,8月3日,央行召开2020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总结上半年各项工作,分析经济金融形势,对下半年重点工作作出部署。在货币政策方面,会议延续了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定调。会议要求,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切实抓好已出台稳企业保就业各项政策落实见效。


  此外,报告也再次强调房地产金融政策,提出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


  前瞻性应对今后不良贷款的上升


  报告对金融机构风险提及较多,上半年,我国在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处置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报告称,上半年积极化解一些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多年隐藏的风险,最大程度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推动省级人民政府“一省一策”制定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规划。锦州银行、恒丰银行改革重组方案顺利实施。


  不过,报告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冲击,对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造成一定下迁压力,由于不良贷款的反映有一定时滞,预计在今后一段时期不良贷款会陆续呈现和上升。


  “央行、银保监会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商业银行开展压力测试,积极制定疫情冲击下不良贷款上升应对预案,支持、鼓励商业银行动态考虑形势变化,采取前瞻性措施,合理运用财务资源,加大不良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力度及核销处置力度。”报告称。


  除了要提前谋划应对不良上涨外,报告提出,下一步还将在巩固攻坚战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基础上,坚持“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和政策,统筹考虑宏观经济形势新变化,把握好抗击疫情、恢复经济和防控风险之间的关系,稳妥推进各项风险化解任务,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支持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和完善治理,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增强金融机构的稳健性。


  包商银行风险处置更多细节被披露


  随着包商银行风险处置工作即将收官,有关包商银行风险处置的诸多细节近期被密集披露。继包商银行接管组组长周学东近日撰文披露包商银行风险处置细节外,报告也设专栏披露更多细节。


  报告称,包商银行接管当日,包商银行的客户约473.16万户,其中,个人客户466.77万户、企业及同业机构客户6.36万户。总体来看,本次对个人和机构债权的保障程度是合适的,不仅高于2004年证券公司综合治理时期的保障程度,与国际上同类型机构风险处置时的债权保障程度相比,也是比较高的水平。


  “包商银行存在巨额的资不抵债缺口,接管时已出现严重的信用风险,若没有公共资金的介入,理论上一般债权人的受偿率将低于60%。”报告称。


  2019年10月,包商银行改革重组工作正式启动,报告披露了更多重组过程中的曲折故事。报告透露,为实现处置成本最小化,接管组最初希望引入战略投资者,在政府部门不提供公共资金分担损失的前提下,仅通过收购股权溢价款,抵补包商银行的资不抵债缺口。但由于包商银行的损失缺口巨大,在公共资金承担损失缺口之前,没有战略投资者愿意参与包商银行重组。


  因此,为确保包商银行改革重组期间金融服务不中断,借鉴国外金融风险处置经验和做法,并根据国内现行的法律制度框架,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最终决定采取新设银行收购承接的方式推进改革重组。同时,为保障包商银行的流动性安全,接管以来,人民一行在接受足额优质抵押品的前提下,向包商银行提供了235亿元额度的常备借贷便利流动性支持。


  2020年1月,接管组按照市场化原则,委托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遴选出徽商银行作为包商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外四家分行的并购方,并确定了新设银行即蒙商银行股东的认购份额和入股价格。存款保险基金根据《存款保险条例》第十八条,向蒙商银行、徽商银行提供资金支持,并分担原包商银行的资产减值损失,促成蒙商银行、徽商银行顺利收购承接相关业务并平稳运行。


  据悉,根据前期包商银行严重资不抵债的清产核资结果,包商银行将被提起破产申请,对原股东的股权和未予保障的债权进行依法清算。此外,有关部门正依法依规对相关人员进行追责问责。


  反思低利率负面影响


  全球利率水平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持续下降,本次报告对欧美国家的低利率环境所带来的问题作出详细探讨。报告称,当前部分发达经济体实施了零利率甚至负利率政策,目前,低利率的局限性已引起发达经济体货币当局的反思,货币政策框架被重新评估,中期内主要经济体低利率政策仍将持续,但政策利率进一步下降的空间有限。


  报告认为,利率过低会导致“资源错配”“脱实向虚”等诸多负面影响:


  一是降低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会加剧结构扭曲。利率是市场资金配置的试金石,利率过低可能导致资金大量流向僵尸企业,加剧企业部门债务攀升和产能过剩问题,阻碍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转型。


  二是容易鼓励金融机构的冒险行为,过度加杠杆,加大金融体系脆弱性。


  三是导致经济“脱实向虚”。宽松货币政策释放的资金更多流入资产市场。随着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加深,货币政策的溢出、溢回效应也越来越明显,主要经济体低利率和量化宽松可能导致其他经济体跨境资本流动和外汇市场风险上升,金融市场价格和汇率波动加大。


  对低利率问题的探讨或反映出中国央行对低利率的警惕和避免。报告称,2020年以来,人民银行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保持利率水平与我国发展阶段和经济形势动态适配,本外币利差处于合适区间,人民币资产吸引力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下降并非单靠下调利率,加大对金融机构激励考核、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同样可以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的下降。


  报告称,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摩擦,市场体系面临市场失灵的风险,微观主体在现实中是异质性的,如果货币政策只注意总量,则会造成更大的结构扭曲,总量目标也难以实现。因此通过引入激励相容机制,结构性货币政策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信贷资源流向更有需求、更有活力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2020年第二季度,人民银行在宏观审慎评估中进一步加强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制造业融资的相关考核,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和制造业的信贷支持。完善LPR运用相关考核,继续发挥 LPR 改革的作用,推动降低贷款利率。”报告称。


  MLF利率传达央行利率调控信号


  随着LPR改革的稳步推进,在利率调整的过程中,MLF与LPR的联动性愈发紧密。报告称,改革以来,LPR报价逐步下行,较好地反映央行货币政策取向和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已成为银行贷款利率定价的主要参考,并已内化到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中,原有的贷款利率隐性下限被完全打破,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有效疏通,“MLF利率→LPR→贷款利率”的利率传导机制已得到充分体现。


  MLF利率由着何种作用?报告表示,MLF利率作为中期政策利率,与作为短期政策利率的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共同形成央行政策利率体系,传达了央行利率调控的信号。并且MLF在期限上与LPR匹配,适合作为银行贷款定价,即银行体系向实体经济提供融资价格的重要参考。


  据报告解释,MLF利率是央行的中期政策利率,代表了银行体系从中央银行获取中期基础货币的边际资金成本,由于中央银行掌握基础货币供应,央行的政策利率必然是市场利率定价的基础,也是市场利率运行的中枢。MLF等货币政策工具提供的资金在银行负债中占比虽然不高,但对市场利率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总量而是边际量。


  “在银行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创造的主体是银行,银行通过资产扩张创造存款后,需要更多的基础货币以满足法定准备金要求,因此对基础货币有持续需求。央行掌握基础货币的供应,只需作少量必要操作,就可对市场利率产生决定性的边际影响,而无需通过巨量操作使央行资金成为银行的主要负债。”报告称。


  同时,LPR改革也有效地推动了存款利率市场化。2015年10月以来,存款基准利率未作调整,但存款利率的上下限均已放开,银行实际执行的存款利率可自主浮动定价。改革以来贷款利率明显下行,为了与资产收益相匹配,银行会适当降低其负债成本,高息揽储的动力随之下降,从而引导存款利率下行。从实际情况看,在存款基准利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近期银行各期限存款利率均有所下降。6月几家大型银行主动下调了3年期、5年期大额存单发行利率,股份制银行随之作了相应下调,部分地方法人银行的存款利率也有所下行。结构性存款和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均有所下行。


  “这充分体现了通过LPR改革促进降低存款利率的市场机制已经发挥作用,货币政策向存款利率的传导效率也得到提高,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报告称。






  在任何情况下,本网站所刊载内容中所涉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中讯证研不对因使用本网站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网站所刊载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网站所刊载内容做出决策。

微信图片_20181016145726.png